中南美 (14) 中東 (6) 亞洲 (35) 人生下半場 (6) 北美洲 (1) 南北極 (13) 大洋洲 (4) 我的作品 (30) 歐洲 (11) 非洲 (10) 香港 (17)

2006年12月17日 星期日

摩洛哥看紅白藍

摩洛哥的Colors & Pattern總讓我想起印度,除了雕琢精細的伊斯蘭建築外,摩洛哥與印度的紅、白、藍三色城市可謂各有千秋。
紅色城市~馬拉喀什Marrakech
 
與摩洛哥北部城市以白色為主調不一樣,馬拉喀什被稱為“紅城”,是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那長達十公里的紅色城牆,紀錄了摩爾王朝舊日的榮光。我最留戀城內日與夜都充滿活力的Jemaa el Fna廣場和那五光十色的市集。
白色城市~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電影“北非諜影”讓卡薩布蘭卡成了浪漫的代名詞。其實,戲中沒有一場戲是在這個遍佈白色建築的城市拍攝的。這裡是摩洛哥的工業重城,也有全世界第三大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很難說這樣的城市浪不浪漫,我想浪漫很多時候是在心裡的…。
藍色城市~菲斯Fez
 
 
建於公元790年的菲斯,是摩洛哥的文化和宗教中心。菲斯的藍色來自此地盛產的藍色馬賽克,在古城隨處可見鑲貼了藍色馬賽克的建築和噴泉。
菲斯古城千迴百轉的小巷,讓人最易迷失,我們就在這裡遇上前文提到的小Mohammed。
來到拉巴特Rabat的Kasbah des Oudaias,這條村莊的房子將白色與藍色的組合發揮得淋漓盡致。
 
留意這道門。據說,門上的手形扣門鈴是供男士專用的,女士則用環形扣門鈴。

20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克羅地亞的意外

意外,意外;意料之外。
克羅地亞旅程的開始已是一場意外。英航一連三班機取消兩班,我們的班機被延遲至翌日出發。若不是極力爭取,再以九秒九的速度趕上肯亞航空的班機先到泰國再轉澳航機往倫敦,我和Elaine準要送往克羅地亞飛機的機尾,一個美滿旅程就此泡湯了。
順利抵達。為了克羅地亞最人氣的杜布夫羅尼克Dubronvik古城而來,誰知道真正讓我喜歡的反而是誤打誤撞停留的另一小城Trogir。
直覺這裡比杜布夫羅尼克更有人氣,更有溫情﹗
不可不提,抵達Trogir以前,我們出了另一場意外。一個沒有事先張揚會過境的一天團,把只有特區護照在身的我們載到克羅地亞與波斯尼亞的的邊境,我們遭遇了生平第一次被拒入境。在邊境滯留的幾小時,感覺既緊張又刺激。
安然度過。看車窗外的風景,漂亮嗎?
漂亮是漂亮…杜布夫羅尼克的紅磚古牆也著實漂亮。
只是過度的旅遊化把這裡變成了一個「空心的城市」。感覺中,這裡的人特別冷漠。
望著滿街的遊客,我始終感覺不到杜布夫羅尼克的脈搏和生命力。
旅程如人生,吸引之處除了種種未知之數以外,還有豐富的人和事。對我來說,杜布夫羅尼克欠的也許就是那一點點。
 
 
  
 

2006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撒哈拉的故事

小王子說:人在哪裡?沙漠裡有點寂寞。
蛇說:在人群裡也是寂寞的。
提起撒哈拉沙漠,不知道大家可會想到三毛,我則想起小王子。
剛完成摩洛哥包括撒哈拉之旅回港。此行充滿奇遇。
Our trip here is full of suprises. We have rain and thunderstorm in Sahara. Yes, rain in desert after drought for a long time as told by the Berbers here. Flooding and cloudy sky make us so frustruated.
When we think our trip will be over, chance comes back again.

We finally have beautiful sunset,  shooting stars, starry night and sunrise in Sahara. What an amazing night!
 
 
 
 
 

2006年10月12日 星期四

這夜我想起洛磯山

這夜我想起洛磯山,
住在洛磯山下的你一切可好?
我想,抉擇過後,旅程還是要繼續,
只因沿途風光太美…。
 

 

2006年9月21日 星期四

從前有一個人,他很喜歡旅行,也很喜歡寫作,於是他先當旅遊記者,再做旅行社替人計劃行程,幾年下來,他遇到很多奇 人奇事,當中包括為一睹皇帝企鵝願意冒險的Ivan,以及永不言倦繼續環遊世界的Bobby。這兩個七十多歲的「旅遊痴」,讓他明白到,跟兩位伯伯相比, 自己的旅遊經歷根本微不足道…

還記得第一次見Bobby,他跟一班朋友要我為他們計劃五十多天的中南美行程。 那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抹一把汗,四個老伯伯要揹背嚢遊南美?是開玩笑嗎?他們當中最老的七十多歲,最「年輕」的也六十多歲。後來才知道,面前的四個老伯 並非泛泛之輩,他們過去自助遊經驗無數,當中又以年紀最大的Bobby為表表者,他既是策劃行程的大腦,也是旅程中的嚮導。

要 數Bobby的旅遊史,大概用一本厚厚的筆記也記不完。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在中國展開,當時天不怕,地不怕的Bobby已一個人回中國旅遊,經深圳到廣 州,從蘇杭、南京再到北京,結果在北京被國安局抓住,押回深圳返港。回憶起這段經歷,Bobby依舊一臉得戚。他說:「那時邊防人員問我,我在國內有沒有 親戚,我說有,最親就是毛主席。」結果,Bobby順利過關,並在以後的旅程常常「捧」出毛主席。

為了旅行,Bobby甚至在六十年代加入左派工會,為的是用學習身份到肇慶旅行。誰知道貪玩的他想偷空到附近七星岩遊玩,還給領導教訓了一頓。

很 記得初認識Bobby時,他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不要問我有沒有去過那個地方,應該問我去過多少次」。聽來有點趾高氣揚吧﹗但他數十年來的旅遊經歷,確實 讓我們後輩肅然起敬。原來,他在找我編行程之前,已到過一次古巴和兩次墨西哥,另外,巴西、阿根廷和好些南美國家都去過了。

七十年代,年青力壯的Bobby一枝公從柬甫寨、泰國、馬來西亞一路遊至新加坡。八十年代,他又再揹起背囊乘西伯利亞鐵路到莫斯科,再沿東歐諸國直抵希臘。

自 零二年認識Bobby至今,他每年也會帶給我驚喜,零二年五十日遊中南美,零三年跟一班老拍檔爬富士山,零四年從諾曼地登陸的D-Day Beach開始,乘火車到挪威北角看午夜太陽,去年再到東歐,看舊日的南斯拉夫現在變成什麼模樣。今年Bobby又說要到加拿大的極北地區…

不要問,Bobby有沒有去過那個地方,應該問,他什麼時候再去那個地方。


2006年7月17日 星期一

再向北極進發

"There are two kinds of men in the world, those that stay at home and those that do not. Of the two, the latter are by far the most interesting." (Rudyard Kipling)
帶著風浪、疲累、滿足,別過北極熊、海象與純淨雪景,我從北極回來了。
今個旅程讓我發現,自己原來還有冒險的心。
要有頑強鬥志,才可戰勝逆景。
最好保持片刻寧靜。
北極熊不是北極的唯一,其實Puffin也很可愛﹗
 
 


 
 
想像這可能是人生最後一次極地之旅,便會更懂珍惜。

2006年5月23日 星期二

愛上北海道美馬牛民宿

記不起從那時起,開始愛上位於北海道美瑛町的美馬牛小鎮,只記得住在小鎮的三天裡,每到早上八時,便有悠揚的音樂從遠處的小學傳來,民宿主人後來說,這是頌讚美瑛大地的「美瑛之歌」。

美馬牛小鎮遍佈種植了馬鈴薯、蘆筍、小麥等各式各樣農作物的農田,在丘陵地上拚合而成一幅幅深淺不一的綠色拚布,偶爾現身的金色油菜花,又讓人不得不轉移視線。也難怪我們踏單車在這片丘陵地來來往往,不時可見人們停下來拍照和寫生。

在小鎮附近有一幅佔地五萬平方公尺的薰衣草花田,濃紫色的薰衣草花田在遠處雪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繽紛奪目。被視為美馬牛代表性建築的美馬牛小學,就位於我所住民宿後面的山玻之上,小學鐘樓那個圓錐形的屋頂,令整幢建築像極了童話故事的堡壘。

說到民宿,民宿主人的親切友善,正讓我對美馬牛最為留戀。記得一天晚上負責打理家務的優子小姐召集眾人學做薰衣草香包,雖然我們做起來有點手忙腳亂,但那晚的氣氛真的很和諧,很溫馨。還有栗原太太用自家種的馬鈴薯做的麵豉湯,有機會真想再次品嚐。


2006年5月18日 星期四

好人就在咫尺香港

 
很想把這件事記下來,只是光想不做,又過了幾個寒暑。某年某月某天…已經是零三年的事了,那時候應該是十月吧,因為剛剛搬到南Y島不久,在信德中心的日X城買了一個膠的三桶櫃,拿起手心裡想,膠櫃也不會重到哪裡吧﹗由信德搬到IFC,直落4號碼頭應該沒問題的。
只是一出信德中心往IFC天橋方向走,愈搬愈不對勁,於是左手換右手,手臂愈來愈酸軟,搬高放低又走了一段路,快要支持不住…背後傳來一把溫柔的聲音,「要幫忙嗎?」回頭看是一個個子很小,樣貌甜美的女士,「不要緊的,我以前也試過這樣,所以現在搬重東西都帶車仔,放上來吧﹗」
於是我把膠櫃放到車上,她一路拉,我一路托,沒多久就到了IFC,她要到地鐵站,我則到碼頭,於是千多謝,萬多謝,但她只笑笑說,「下次遇到同樣情況,你也幫幫有需要的人就是了。」
愛旅遊,特別是旅途中的人和事。曾遇上,好人就在咫尺香港。謝謝妳Flora。

2006年5月2日 星期二

再遇斯洛文尼亞

遠嫁斯洛文尼亞的友人最近回港,說笑要為我介紹男朋友,要不要找斯國男友有待研究,但斯洛文尼亞景色直迫瑞士,值得舊地重遊卻無容置疑。
芸芸景點,小鎮布萊德的湖心小教堂是我的最愛。這座巴洛克式教堂內有著名的許願鐘,許願鐘中央有一繩子垂至地面,一旦有人打響許願鐘,四周蕩漾的鐘聲,連踏單車或坐馬車遊湖的朋友也可清晰聽見。另外,在湖邊漫步和到居高臨下的城堡俯瞰布萊德湖的景色,也是很愉快的事。
首都盧爾布雅那附近另一小鎮Postojna有世界第二大溶洞,洞深200米,長超過20公里,洞內天然音樂廳可容納萬人,由於音效極佳,經常有音樂會舉行。據說洞內還有美人魚…別誤會,這裡的美人魚是有點像四腳蛇的小動物,跟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相差十萬八千里。
縱然盧爾布雅那是全國政治、經濟及文化重心,但一點沒有大都市的氣氛,也許有人嫌它不夠氣派,但對不喜歡城市的我來說,只覺走在街上看四周古雅的紅磚建築特別賞心悅目。
說來說去,其實十月到斯洛文尼亞「相睇」也不錯,起碼可以再度享受當地的湖光山色,又可順道一遊久違了的鄰國克羅地亞﹗
 
 

2006年4月25日 星期二

三三不盡南北極攝影展2005

 
「人生如旅程」,很多人視極地為遙不可及的極限,彷如世俗視年老為走向人生的終結。但其實南北極地區並非如一般人想像的荒蕪與遙遠,只要有心,旅遊極地是公公、婆婆也可成就的事。
Mak、Shirley 與Carolyn誠意邀請閣下分享我們的「三三不盡南北極」攝影展覽,展覽共展出三十三幅我們在南北極拍攝的作品,藉以帶大家感受極地生生不息的一面及南北極無比純淨的景色。 
 
 
 

2006年4月23日 星期日

我在印度金三角的反思

三月底我和友人乘旅遊淡季之便,參加了一個平價的六 天旅行團,走訪了慕名已久的印度古城金三角──德里、亞格拉與齋浦爾。在旅行團一貫的行色匆匆中,我看到大批居住在貧民窟的印度人在路邊排隊上廁所;只有 十來歲已成為貨櫃車司機洩慾工具的雛妓;還有蜂湧而上向遊客要筆要盧比的印度小孩,然後我真正知道,以前聽過有關印度的貧窮故事,遠不及自己今次親眼看到 的來得真實……
從印度首都新德里到我們此行的首站,素有粉紅色城市之稱的齋浦爾 (Jaipur) ,足足有五個多小時的車程。
在貧窮落後的國家,路況差強人意是自然不過的事,但真正讓我個外來客觸目驚心的卻是路邊的故事。
記得那天一大清早,已見公路旁的叢林隱藏大批蹲在地 上的身影,正在猜想這些人在幹甚麼之際,一個個隱約可見的「八月十五」讓我把事情明白過來。隨團的印度導遊後來解釋,由於有很多印度貧民住在沒有衛生設施 的路邊茅屋,所以每天清早在公路旁,總會看見他們這樣連尊嚴也顧不了的景象。

古市街全鬆上粉紅色的齋浦爾無疑是一個漂亮的城市。我們在齋浦爾順序參觀了建於 1728 年,建有各種測度天文的儀器和建築的古天文台 (Observatory) ;由宮殿改裝為博物館,內藏很多藝術珍品的城市皇宮 (CityPalaceMuseum) ;以及築於山上,宏偉壯觀中不乏粉雕玉砌的琥珀堡 (Amber Fort) 。

在旅遊點與旅遊點之間穿梭,我們每次上落旅遊車時,總會遇上大群蜂擁而來的小販和乞丐。乞丐中不論是老人,是婦人,還是小孩,都是一樣的衣衫襤褸,一樣的骨瘦如柴。
香港近兩年都在鬧經濟不景和失業高企,但對比印度的貧民,到底怎樣才算是生活迫人?甚麼才算是貧窮之苦呢?

大抵是事前期望過高,加上心神早已被沿途看到的社會 景象完全佔據,來到亞格拉 (Agra) 看見有世界七大奇觀之稱的泰姬陵 (TajMahal) ,竟沒產生想像中的震撼感覺。公元十七世紀莫臥兒帝國 (MughalEmpire) 皇帝沙查漢 (ShahJahan) ,動用二萬工匠以二十二年時間日以繼夜工作,傾盡全國人力物力興建了這座全球最大的大理石建築,作其愛妃瑪哈 (Mahal) 的陵寢。若他看到印度在數百年後的今天仍是如斯貧窮,未知會否對自己的揮金如土和勞民傷財感到有點後悔?

忽然又想起從齋浦爾到亞格拉途中,看見公路旁那些只有十來歲已身穿彩衣向路過貨車司機拋媚眼的雛妓。記得當時她們身後還站著一個向遊客討食物和盧比的小妹妹,我想只要貧窮依舊,這個小妹妹的未來也未許樂觀。

原文載於宣明會2000.8月月刊


IVAN 伯伯的北極夏天

 
很多人都說,我很幸運,三十歲前已經有緣踏足南北極,兩者之中,又以沒有人類居住的南極最為神秘。但對我來說,北極的意義尤重於南極,只因我在那裡遇上第一隻北極熊,更於去年夏天協助一位七十二歲的老伯伯實現了他的北極夢想之旅。
一邊看著 IVAN 伯伯從北極拍回來的照片,一邊聽他談到他這個奇妙旅程,深深感受到他邂逅北極熊時那種既喜悅又興奮的心情。年青時已很喜歡踏單車四處去旅行的 IVAN 笑說,芸芸旅遊經驗中,以北極之旅最為深刻 不僅因為自己可以身體力行成功完成多次登陸活動,更因這次旅程中的所見所感,讓自己最能感受造物主創造美麗大自然的奇妙。
事實上,只在每年七、八月可以啟程的北極遊船之旅並非一般的旅遊行程,像 IVAN 參加的十二天 HIGH ARCTIC 破冰之旅,就會乘坐擁有強大馬力的 KAPITAN KHLEBNIKOV 號破冰船,遊加拿大及格陵蘭的北極地區,在長達二十四小時的日照中欣賞北極熊和海象等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以及乘坐橡皮艇穿梭於巨大的冰山群中,並進行多次登陸活動,走訪愛斯基摩人居住的村落和追蹤昔日北極探險家的足跡。
如果你以為愛斯基摩人一定還是過著以打獵及捕魚為生的原始生活,那你走訪過他們位於格陵蘭 QAANAAQ 及加拿大 POND INLET 兩個村落後,你定會被他們現代化的社區建設嚇一跳,現在他們的社區內還有電腦可以上網哩!不過,為了著力保護原有的文化及傳統,上一代都會向下一代傳授狩獵技術及其他傳統。
另外,行程中也會登陸多個北極開發史的重要遺址,其中在 BEECHEY ISLAND 上有開發北極西北航道英雄 JOHN FRANKLIN 的紀念碑, PIM ISLAND 則是百多年前因補給船延誤,而發生科學考察隊隊員走上人吃人絕路的悲劇場地。
北極白茫茫的浮冰世界讓人目眩。 IVAN 說航程中最愛看破冰。想起自己也曾欣賞過破冰船將浮冰撞出一道道裂痕那種雷霆萬鈞之勢,配以耳畔傳來隆隆巨響,確實教人印象 難忘 。
不過,說到最讓 IVAN 懷念 的片段,還是要 數他跟北極陸上之王北極熊的兩度相遇。IVAN 說,第一次看到北極熊距離很遠,印象不大清晰。回航最後一天,還以為不會再有機會,誰知聽到擴音器的宣佈,二話不說連大衣也不穿衝上甲板,一隻身型巨大的北極熊竟然就在對面岸邊。
旅遊跟世界一樣,沒有盡頭也沒有界限。對 IVAN 來說,去旅行是要體驗生命,能否跨出重要的一步,就看你是否願意身體力行了。

2006年4月22日 星期六

走進非洲原野大地

    
在非洲遼闊的原野大地,天與地彷彿連成一線。我何其幸運,在八天肯雅原野狩獵之旅,可以先後看到獅子、大象、水牛、犀牛和豹這非洲五霸。還有那紅鶴湖上群鶴飛舞,同樣教人畢生難忘的情景。
要數肯雅最負盛名的國家公園,非位於西南部與坦桑尼 亞邊境接壤的瑪沙瑪拉國家公園莫屬。每年七、八月份,逾百萬頭牛羚、斑馬和羚羊會渡過瑪沙瑪拉河,從坦桑尼亞過境到此吃新鮮的草,然後又分批渡河回去。儘 管我上月抵達瑪沙瑪拉已是動物大遷徙的尾聲,但我在此看到獅子、大象、犀牛、水牛和獵豹全數非洲五霸,還有數不盡的可愛長頸鹿與斑馬,已覺十分滿足,更不 知謀殺了我多少菲林。?
 
坐在露天的狩獵車上與各種動物作近距離接觸是畢生難忘的體驗。位於另一邊肯雅與坦桑尼亞邊境的安普色利國家公園是另一個觀賞野生動物的好地方。在這裡可看到最大品種的大象,我更在此看到雄獅、母獅、三頭小獅一家五口捕殺及分享一頭野牛的刺激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