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 (6) 大洋洲 (4) 中東 (6) 中南美 (14) 北美洲 (1) 我的作品 (30) 亞洲 (35) 非洲 (10) 南北極 (13) 香港 (17) 歐洲 (11)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AM730 旅遊特寫 ~ 天之角 海之涯 復活節島

每月AM730寫兩個旅遊跨版 


天之角 海之涯 復活節島

(2013年09月10日)

【am730訊】智利復活節島被喻為「世界的肚臍」,它是地球上有人居住島嶼最偏遠的一個,與世隔絕的感覺,讓此島籠罩神秘的色彩,在我看來,復活節島的最美之處,是島上獨一無二的古跡,以及太平洋海岸和大自然景色融為一體的感覺。
文、圖:MAK MAK

遺世孤立復活節島
遺世獨立的復活節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地,人們來到這裡,可以騎馬、潛水、探索火山與海洋、欣賞寂靜山洞與草原,最特別的活動,是探訪已在島上屹立了千百年的眾多巨型石像,當地人稱之為毛埃(Moai),至於按古代的技術,前人如何將眾多巨型石像搬運、組合及豎立至今仍是謎團。
傳說很久以前島上住著貴族階層長耳族及奴隸階層短耳族,長耳族一直統治短耳族,並在島上建造紀念先人及守護島嶼的毛埃,後來短耳族推翻長耳族,並大肆推倒毛埃,所以後來當歐洲人抵達時看到的毛埃多是倒下的,並在最近百多年才陸續重新豎立。
復活節島的居民在島上興建稱為Ahus的祭壇,上面擺放著大部分背向大海的巨型毛埃,這些石像代表著令人肅然起敬的祖先,世世代代看顧著子孫。據估計,島民最少雕製了超過一千個毛埃,他們對雕造毛埃的熱忱,甚至讓他們沉迷至荒廢島上的農耕,最終導致食物短缺引發部落戰爭。

毛埃看天下現在來到島上,仍可看到六百多個毛埃,基本上都是由2米至21米不等的半身像,每尊都有長耳朵、筆直的鼻樑、薄咀唇,當中有些有眼睛的、沒眼睛的、戴帽的、不戴帽的,造型各有不同,但很多顯得神情凝重,給我的感覺倒帶點冷眼看世情的模樣。
根據歷史研究,復活節島的第一批居民在六世紀時代由南太平洋的Marquesas Islands即現在的法屬波利尼西亞遷徙而來,後來荷蘭水手Jakob Roggeveen在1722年的復活節發現了這島嶼,便將島嶼命名為復活節島,而當地人沿用至今的島嶼名字Rapa Nui則有「石像的故鄉」的意思。島嶼原有屬於當時前衛複雜的文明,但後來因食物短缺引發的部落戰爭而衰落。

鳥人爭蛋時代
一場又一場的部落戰爭過去,復活節島進入鳥人(Birdman)時代,這個時代與鳥人迷信及迷信中最高的Make Make神有關,社會上各個族群為了得到Make Make神的庇佑,會派出代表去爭奪一種名為Manutara的候鳥在Orongo祭祀村沿海3座小島Mout Nui、Moto Kau Kau及Motu Iti上生的鳥蛋。競爭者須要游泳渡過波濤洶湧和有可能布滿鯊魚的海域至小島,再爬上峭壁去找Manutara候鳥產的第一隻蛋,並將蛋完整無缺地帶回Orongo村,勝出者會當選鳥人及為族群贏得榮譽與Make Make神的保佑。藍藍的海天一色、綠綠的草原,現在來到Orongo祭祀村,會被這裡漂亮的太平洋沿岸景色及讓人心曠神怡的氣氛吸引,村中仍可找到多座依山而建的石房子,石房子上有關於鳥人及Make Make神的雕刻。
 復活節島上最大的祭壇是位於Rano Raraku火山附近的Ahu Tongariki,祭壇足有二百米長,上面立有15座各具表情的毛埃。由於1960年一場地震將祭壇摧毀,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祭台是九十年代日本贊助修復的成果。順帶一提,聽島上的人說,Ahu Tongariki是看日出的好地方,日出時分在這裡看毛埃十分震撼,有租車的朋友不妨考慮在清晨開車前來。我和友人沒看日出,卻看了兩天以毛埃當主角的美麗落日晚霞,我們特別走到離村落最近的毛埃群Ahu Tahai觀賞日落,這裡的毛埃有些雖已殘破,但在黃昏夕照下卻更添滄桑的味道,短時間內看著毛埃之上的天空隨著落日的餘暉不斷轉色換調,直至天色漸沉,我想大部分在場的朋友都會有捨不得離開的感動吧﹗

三百毛埃的搖籃
提到Volcan Rano Raraku,這火山可說是毛埃的搖籃,因火山正是毛埃製造物料的來源地,島民過去以火山上質地較軟的石頭來雕造毛埃,據說最少超過三百毛埃是在此山完成製作。部落戰爭導致停止雕鑿,現在仍可看到山坡上躺臥著未開鑿完成的毛埃,包括全島最大21米高的毛埃。
島上唯一有眼睛的毛埃可在位於島中心的聚落Hanga Roa附近的Ahu Ko Te Riku找到,Ahu Akivi則有全島唯一7個看海的毛埃。至於離Hanga Roa 18公里的Anakena海灘也不能不到,因這裡是首批復活節島移民登陸及居住的地點,海灘上也有兩個毛埃祭台。來到這裡會被碧綠的海水、細白沙灘及大大片的棕櫚樹吸引,棕櫚樹在六十年代由大溪地引入。
另外,島上有很多火山口及洞穴,研究學者更發現地下通道長達7,000米,相信島民在戰爭時利用洞穴和地下通道逃避敵人。眾多洞穴中,有一個名為Ana O KeKe的洞穴是島上女子在出嫁前逗留及用來躲避猛烈陽光的地方,以保舉行人生大事及結婚典禮時皮膚可以白皙一點。
Hanga Roa鎮既是復活節島的中心,也是大部分食肆和酒店的集中地,鎮上可找到銀行、工藝品市場、超級市場、租車公司及藝廊。另外,在此還可以找到潛水學校,值得一遊的還有Padre Sebastian Englert人類學博物館及館內所展示的島嶼文物。從Hanga Roa鎮中心可步行約小時上410米高的Kau火山,在這火山頂可欣賞到漂亮的火山湖及陡峭的崖壁。


順應自然的島民
我們趁中午才乘機離開,早上還有時間又到了海邊蹓躂,剛好在碼頭看到漁夫在整理魚獲的場面,其中一個正在劏魚的大哥,還請我們吃了幾片魚生。另沿海有一段路旁邊有一個天的小水池,一群小朋友正在輪流跳水,場面充滿童真和活力。一開始還以為是小孩子相聚在一起玩耍,後來看見老師出現,才知道這小水池原來是他們的訓練池,看著看著我不禁想起天生天養這個形容詞,真喜歡和佩服復活節島島民懂得順應和運用自然的優勢。
由於很多資源和日常用品都要由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運來,但遙遠的復活節島距離南美洲大陸就足足有3,700公里,坐飛機也要5個小時,所以島上的消費特別昂貴,想省錢的朋友可考慮在坐飛機來前先在聖地亞哥補給,不過,復活節島盛產海鮮,喜歡海鮮的朋友可別錯過光顧島上的餐廳呀﹗

實用資料
簽證:特區護照及BNO免簽證
語言:西班牙語,英語在旅遊區一般通行
貨幣:1美元約兌510智利披索(CLP)
機票:法國航空來回香港至聖地亞哥,經濟客位特價票約14,750港元加稅約5,774港元。另智利航空每周有多航班來回復活節島,查詢:www.lan.com
住宿:復活節島三星酒店CHEZ JOSEPH,雙人房約147美元。查詢:http://hotelchezjoseph.com/index.html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AM730 旅遊特寫~ 秘魯 謎一樣的國度


秘魯 謎一樣的國度
(2013年09月03日)
中南美第三大國秘魯,是一個充滿謎團的國家,其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色,以及國內眾多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包括印加帝國古蹟及神秘的納斯卡線條,令無數世界各地遊客前來遊覽後都讚不絕口。

文:MAK MAK  圖:MAK MAK & EUNICE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70658
 

世界的中心庫斯科印加文明在秘魯曾盛極一時,但印加帝國並沒有建立任何文字體系以記錄其歷史,所以其文化傳統至今仍然是個謎,而擁有最多及最完整印加王朝遺蹟的庫斯科城,以及附近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就成為現代人探索這段時期文化的熱門地,亦是遊覽秘魯的重頭戲。
距利馬1,000公里、位於海拔三千多米高原上的庫斯科(Cuzco),是每個遊客不容錯過之地,因為這裡曾經是印加帝國的首都,至今印加遺跡到處皆是,也是前往馬丘比丘的必經中轉站,傳說印加先祖根據太陽神指示定居此地,並將此地取名為庫斯科,意即「肚臍」,為世界的中心。
在庫斯科蹓躂,市內為數不少的印加古牆不容錯過,遊客可以一邊追尋印加文明的鬼斧神工建築,一邊領略現今印第安人的生活,感受古今風情。遊客會發現在重重疊疊的大石中,石與石之間結合得天衣無縫,試想當時並無混凝土等現代科技,建築技術之高超,實在讓人驚訝。庫斯科的中心武器廣場(Plaza Del Armas)被喻為秘魯最美麗的廣場,周遭有很多美麗又具歷史價值的建築。

天空之城馬丘比丘1911年美國歷史學家Hiram Bingham,在土著農夫Melchor Arteaga的協助下,發現一座位於安第斯高山上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為這座幾乎湮沒在叢林中的古城揭開神秘面紗。連統治了秘魯人四個世紀的西班牙人,都沒有發現這座被崇山峻嶺圍繞的偉大古城,歷史學家相信在印加語中解作「古老的山丘」的馬丘比丘,大約在十五世紀中期,由印加統治者Pachacuti所建立。
我選擇乘火車從庫斯科蜿蜒而上馬丘比丘山下的熱水鎮(Agua Caliente),一路山河景色盡收眼底,沿途更會經過印加人村莊。抵達終點火車站後再轉巴士上山,位於海拔2,500米的天空之城不靠水泥黏合,全賴巧奪天工之工藝,將大小不一的石塊堆砌成牆,城內有神殿、宮殿、廣場、祭壇、澡堂、街道、石階、梯園和水道等,規劃井井有條,可以想像,千百年前這裡自給自足,像個與世隔絕的城市,至於古代印加人用甚麼工具將大石搬運上山再用來建築城市?至今仍令研究學者摸不著頭腦。
整個古城由中央的大型廣場分隔成左右兩部分,右邊低處是民居及工業區,而左邊高處,則是神廟及許多有趣的建築物,還有用作天文觀測的日拴石(Intihuatana)。從入口處向前行,不久可看到16個祭祀澡堂橫向陳列在古城中。在澡堂旁的弧形建築物太陽神廟(Temple of the Sun),是古城內最精湛的石造建築,神廟內的祭壇有一梯形窗口,據說是在祭禮時用來懸掛黃金造的太陽圓盤。
建議最好用兩天時間參觀馬丘比丘,其中一天登上古城旁海拔3,100米高的「年輕的山丘」Huayna Picchu,從頂峰可俯瞰如蒼鷹展翅的馬丘比丘全貌,回望馬丘比丘古城及Urubamba河,景致美不勝收。由2011年起,每天只限5,000人遊覽馬丘比丘,登Huayna Picchu也有人數及時間限制。

疑是外星人畫的圖案距利馬以南約450公里的納斯卡沙漠及平原,是秘魯第二大謎團——納斯卡線條(Nazca Lines)的所在地,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平原上躺臥著八百多條離奇線條及逾300個神秘的巨型圖案,包括長達數公里的直線、幾何圖形,以及生物圖案如蜘蛛、猴子、鯨魚、禿鷹、花、樹和蜥蜴等,只有乘飛機從空中俯瞰才能欣賞到,至於由誰繪畫、何時繪畫、目的何在等問題,至今仍沒有答案。有人認為,線條和圖案是古人尋找水源留下的記號,又有人估計,它們是古代祭祀場地的記號,而我,獨愛巨型圖案為外星人所刻畫的說法,想像有天外星人會再來地球,一訪他們或他們前人曾在此地留下的筆觸。
現在遊客乘小型飛機,可以從空中看到最主要又為人熟悉的巨型圖案,有180米長的蜥蜴、90米長又擁有彎曲尾巴的猴子、130米長的禿鷹、位於山丘上的外星人,還有蜂鳥、狗、鸚鵡、魚、手掌、樹和鯨魚等。機師會在每個觀賞的圖案左右兩邊各飛一次,讓機上左右兩旁的乘客都看得一清二楚。小型飛機一般連機師可容納4至6人,飛行時間約25分鐘,建議盡量選擇在早上乘坐,因下午遇上不穩定天氣的機會較大。
另外,位於20公里以外北面的公路,建有一個瞭望台,登上瞭望台可近距離看到蜥蜴、樹及手3個圖案。
Cemetery of Chauchilla露天墳墓是納斯卡線條圖案以外的第二大景點,估計墓地在公元1000至1400年已建立。這個露天墳墓中的木乃伊及屍骨暴露於大自然之下。墳墓中的金銀財寶,一早已被盜墓者掠奪一空,剩下木乃伊散落在沙漠上,直至後來,才由考古學家把木乃伊按照原來的抱膝動作及面向東方的位置重新組合擺放。

印加起源的的喀喀湖若要追蹤印加古蹟,一個位於秘魯與玻利維亞兩國之間、海拔3,800米以上之「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是不能錯過的。蔚藍的海水,廣闊得有如海洋的湖泊,獨特的民情,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高原湖泊,見證了印加王朝的起落。相傳印加第一位皇帝和他的妻子,就孕育於的的喀喀湖,繼而建立印加帝國,而他們的子孫世代居於蘆葦浮島(Isla Uros)之上。
由蘆葦織成的浮島,是湖區最特別的景致,踏在島上的感覺,如踏在雲上輕飄飄的,島上亦有蘆葦的住宅、學校及教堂等,另有以蘆葦織成的小蘆葦船及各式獨特的紀念品出售。
至於在另一小島Taquile,則可看到很多穿著獨特民族服的島民,這裡以出產高質量的民族編織品聞名,由男士負責編織,是這裡的傳統文化。編織品價錢雖不算便宜,但很多是獨一無二的款式。
很多到訪的的喀喀湖的遊客,只以湖邊城市普諾(Puno)為基地,再一天遊蘆葦島和Taquile兩個小島,在我看來,花錢購買機票坐二、三十小時的飛機,來一趟位於地球另一面的秘魯,這實在過於行色匆匆,如果行程可以多待一、兩天的話,我建議入住一晚位於Amantani小島上的民宿,因島上有獻給印加祖先Pacha Tata和Pacha Mama的印加神廟,由此可看到湖上的醉人日落,住在民宿更可多了解當地人民的生活。

實用資料機票:國際機票:乘荷蘭航空來回香港至秘魯首都利瑪,經濟客位票價約11,500港元加稅約5,734港元
內陸航空:LAN PERU有航班來回各城之間。查詢:www.lan.com
簽證:持BNO及特區護照者均毋須簽證
貨幣:1美元約兌2.8秘魯新索爾(PEN)
旅遊季節:6月至9月屬於高地的乾季,天朗氣清,是徒步登山及欣賞雪山湖泊的好時機,也是秘魯的旅遊旺季
陸路交通:國內公路系統尚算完善,CRUZ DEL SUR為其中一間質素好的巴士公司。查詢:www.cruzdelsur.com.pe